週二. 1 月 14th, 2025
9/8台南興濟宮開鑼 邀學童為門神健檢、洗澡、全色

【記者 玉女 台南 報導】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8日於台南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辦理文化資產保存科學兒童繪本教育推廣首場活動,現場由文資局文資中心陳柏欽主任、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吳漢清董事長、侯明福副董事長、公園國小吳淑芬校長及師生們一起為門神健檢、洗澡、全色,透過活動讓學童親近文化資產。

《老房子》(THE OLD BUILDING)是國內出版第一本有關文化資產保存科學的兒童繪本,去(108)年中英文版新書發表頗受肯定,為使文資保存基本觀念賡續往下紮根,今年規劃以該繪本為藍圖,以國小學童為對象,規劃繪本故事演說、廟宇現地觀察、建築彩繪全色或健檢等三部曲,引導學童瞭解周遭廟宇的歷史文化特色以及觀察彩繪門神的現況,讓學童運用五感體驗廟宇之美,同時以實地觀察與實作體驗方式,逐步建立對文化資產預防性保存重要性的認知,活動將於臺灣北、中、南、東及外島擇12所國小辦理一系列體驗課程,期待藉此活動成為學童日後守護文化資產的重要啟蒙過程,落實文化部「文化體驗教育」政策。

文化部文資局表示,繪本以修復案例中常見的「建築彩繪」為主題,透過門神、梁枋等劣化現象,轉化為腳傷的將軍、頭痛的孫悟空及蛀牙的嫦娥等有趣內容,開啟兒童對彩繪的想像空間;眾所皆知,廟宇是早期漢人移民精神支柱,寺廟中建築彩繪除保護建築(木材)構件外,兼具民俗教化的功用,彩繪中可看到許多歷史典故為題材的故事,也成了畫師創作及展現個人技藝的空間,常見的有「門神」,其次也能在各式木結構(如梁枋、棟架、瓜筒)或壁體(木板壁或灰壁)上,看到深具歷史意涵的彩繪創作內容,值得大家細細觀察與深入瞭解。

本次教育推廣課程選擇的12所學校有一共同特點,即學校與廟宇的距離最短10公尺,最長不超過1.5公里,會如此安排,乃因「廟宇」就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環境中,但在上學途中除拜拜、慶典與祭祀之外,廟宇對於學童還有什麼引其好奇之處呢?這問題讓課程規劃有了重要方向,透過廟宇建築現地觀察、瞭解創作的歷史藝術,更重要的是,在探究各種彩繪的劣化情況時,知道人與環境(或土地)的緊密關係,也是本課程非常重要的部份;文資局強調,在做文化資產的科學檢測及修復相關工作時,必須與國際憲章接軌,需遵循可逆性、可辨識性、耐候性、最少干預及穩定性等五大原則,以期能永續保存建築彩繪的歷史價值。

本(109)年12場校園推廣活動不僅是「《老房子》繪本」教育推廣的起手式,文資局會將本案各場次的執行過程,以及教師與學童的回饋內容,濃縮製作成果手冊及紀錄影片,提供在職教師、對文資教育有興趣之人員參考,賡續傳遞「預防性保存」的文保科學教育;為廣為流傳,專案捐贈「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中、英文版繪本(每箱30本共二箱),經由該會「愛的書庫」推廣到全國學校,讓學童均可透過此平台借閱該書,享受共讀樂趣,期待透過閱讀或推廣課程,內化為參與者日後珍惜文化資產的契機,達到「寓教於樂」的教育推廣目標。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