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1 月 16th, 2025
中醫博士生探究 從五色探討五果及其植化素生理功效

【記者 江文賓 台中 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林昭庚指導的中醫博士班學生陳怡妗,以「從五色探討五果及其植化素生理功效」為研究主題,探究檸檬多酚與金刺梨植化素的醫食同源關聯性,在今年2018年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專利競賽大放異彩,共獲1面特別金牌獎以及2面金牌獎殊榮。

「從五色探討五果及其植化素生理功效」的研究主題,係探討占世界80%強的五大類水果其植化素與中醫五行五色理論之關聯性,而藉由探究水果的皮所含的植化素,來強調蔬果全食物與中醫理論醫食同源與治未病預防醫學,從日常做起的重要性外,也要喚起有機耕種來防禦濫用農藥,對地球及食的重要性。

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林昭庚表示,中醫強調治未病,並主張藥食同源、醫食同源,講求養生就應從日常生活飲食中著手,在《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中提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老祖宗的養生方式早已提及飲食中水果的重要性。

林昭庚講座教授表示,讓博士生陳怡妗分析日常中大家最常吃的五種水果,方便取得才能持久的做。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2016年的統計分析,生產最多的五大類水果分別是香蕉,蘋果,葡萄,梨子,與柑橘類(檸檬)等。而這五種水果也代表著不同顏色,恰巧與中醫的五行五色可以對應得起來,《靈樞 五色篇》提到五色與五臟的關係:「以五色命藏,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 而吃這些水果的多酚,配合著時令時間來從日常中改善身體,文中也探討到果皮中所含的植化素多酚更是豐富,這也提醒大眾吃水果的養生方法需要整顆水果來食用。

中醫博士班學生陳怡妗表示,藉由台灣獨特的有機綠檸檬,經與生物科技業者合作,其獨特的『極酸環境下的無糖植菌發酵』技術的科研成果,成功的提升了『檸檬植化素』,並於研究中對於受到肝損傷的大鼠有著明顯的效果,這項技術也應用到其他水果上,如金刺梨的發酵與植化素提升,兩個參賽的作品同時獲得到日內瓦發明金牌的殊榮,除了對學術理論上的肯定,透過生技發明,對於常被丟棄的水果皮的植化素多酚再運用的價值認同,古今理論的運用,讓治未病的理想於現今社會中來實踐。

知識創造價值; 林昭庚 教授希望藉由對於日常水果的再利用,讓社會大眾能輕鬆的從日常中體驗到中醫的醫食同源,及五行五色的中醫理論,而參加國際發明的肯定,讓世界各國有機會了解中醫與現代生技技術結合的新發展發揮台灣的中醫生技軟實力,更喚醒大家食物本身安全的重要才能有治未病與養生的實踐。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