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1 月 13th, 2025
再獲佳績!中市府公共藝術獲文化部第7屆公共藝術獎肯定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再獲佳績!中市府「臺中大都會歌劇院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三件作品及「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水湳機場遷建專案(清泉崗營區整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B案-清泉崗藝術後勤計畫」,分別以自然、有機的建築特色及藝術作為當地居民生活的「後勤」概念,榮獲文化部第7屆公共藝術獎「環境融合獎」及「民眾參與獎」肯定,文化部昨(29)日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頒獎典禮,由文化部長李永得親自授獎。

第7屆公共藝術獎自今(109)年1月中旬受理徵件,來自全國18個縣市共236案報名,競爭相當激烈。經評審團評選後計有37案作品入圍「卓越獎」、「藝術創作獎」、「環境融合獎」、「民眾參與獎」、「教育推廣獎」及「民間自辦公共藝術獎」等6個獎項,競爭激烈,文化部期間率評審團至臺中國家歌劇院辦理第二階段實地現勘,文化局及藝術家團隊也親自向評審團解說設計理念及過程,與建築及周邊環境的完美融合也令委員贊賞驚艷,直呼三作品是與環境融合的「最佳作品」。

文化局表示,臺中國家歌劇院公共藝術設置自100年至104年費時4年完成,由數十組世界各地頂尖藝術家激烈競圖,經執行小組委員11次遴選出3件臺灣、日本的公共藝術作品,由台灣藝術家蘇孟鴻位於歌劇院內2樓中劇院開展的壁畫作品《翩翩》,克服曲牆不規則角度及近3層樓高度,以臺中市鳥白耳畫眉融入其中,並將參與歌劇院工程的人臉側像,繪製於蝴蝶翅膀,向偉大建築的無名英雄致敬;透過了台灣藝術家林舜龍的作品《聆聽》讓樂音視覺合而一體,與歌劇院對視的最佳距離,以耳朵造型點出歌劇院「聽」的特質,營造獨特的「水琴窟」,水聲迴盪在「聆聽」之間,是歌劇院前一處深具聲音文化特色的人文風景,也與藝術、文化和公共環境融合共鳴;穿越洞窟樓層至頂樓的空中花園,日本藝術家藤江和子的作品《風的花‧花的風》則在開放的天空,透過浮遊感的線,搖晃的風與明亮的光,描畫充滿變化豐富的藝術模樣,民眾坐在花草包圍的座椅,可以感受到歌劇院花香與人文。

另「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水湳機場遷建專案(清泉崗營區整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B案-清泉崗藝術後勤計畫」,執行時間自104年至106年完成,結合清泉崗軍事基地及陽明山計畫遷村歷史,將「軍事後勤學」概念轉化,以藝術作為當地居民生活的「後勤」,並選在當時因軍事基地徵收而遷村的公明里作為藝術計畫主要對象,透過節慶、工作坊及由下而上的社區培力形式,促使多位藝術家、當地居民及周邊學校不斷溝通與激盪,創造專屬於公明里的藝術計畫。

文化局也表示,經由公共藝術及民眾參與藝術的推動,搭起一座橋樑,回歸自然的開放性建築,將空間還給市民自然穿梭,使文化成為台中人日常的存在,本次榮獲文化部第7屆公共藝術獎「環境融合獎」及「民眾參與獎」雙獎肯定,讓公共藝術除了永久設置型的「硬體」作品外,讓公共藝術展現「軟性」力量,在疫情期間激勵藝術團隊及台中文化場館,更重要的是增進大眾對公共藝術的認知及瞭解,使藝術與民眾沒有距離。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