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四輯共出版包括《莊靈》、《關曉榮》、《游本寬》等3冊攝影家專書,27日舉行新書發表會,文化部長李永得、國美館長梁永斐、三位專書傳主莊靈、關曉榮、游本寬,以及3冊專書研究主編孫曉彤、沈柏逸、許綺玲,專文撰述孫維瑄、馬國安,審查委員簡榮泰、黃寶琴等多位知名攝影界專家、學者、藝評家等出席,共同見證臺灣攝影家精采的藝術生命經驗及創作實踐視野。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攝影家是最敏銳的社會觀察家,攝影作品不只是藝術呈現,也是每個時代不同社會面貌最真誠的記錄」。本次非常高興可以出版莊靈、關曉榮、游本寬等三位攝影家專書,三位都在紀實領域耕耘多年,豐富臺灣攝影的能量,也特別感謝在專書出版過程的協助,進而圓滿了此次出版品的成果。文化部現正規劃「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未來將推動攝影作品的典藏、研究、展示,也將作為攝影家交流的場所。
國美館長梁永斐認為攝影是文化的載體,一張照片涵蓋千言萬語,能讓藝術的傳承紀錄更為完整。攝影家捕捉感動的瞬間,並透過作品讓世界看到臺灣,進而「榮耀臺灣、感動世界」。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即將於明年開幕,屆時將推出國內外攝影家展覽展覽及相關活動,讓攝影家景觀窗下的風土人情能更為大眾所知。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為文化部「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畫」的重點項目,自105年以來陸續編印出版,至今已完成四輯共21冊。今年《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以莊靈(1938-)、關曉榮(1949-)、游本寬(1956-)為傳主,有別於前三輯的人物傳記書寫方式,為深化對臺灣攝影家的研究及詮釋,今年進行叢書規格及內容的轉型改版,以「專文論述」、「精選作品」、「口述訪談」、「傳記式年表」四個單元的架構,呈現多元的攝影研究成果,厚實臺灣攝影的論述。期望讀者在領略攝影家生命歷程及賞析經典作品之際,更深入認識攝影家的創作脈絡及臺灣攝影文化發展的軌跡及特色。本輯專書研究主編許綺玲提到,本次三位攝影家的作品紀錄不同時期臺灣的風貌,也希望能透本次出版,讓更多海內外讀者能對攝影藝術有更多的想像。
莊靈、關曉榮及游本寬分別活躍於人文紀實、報導攝影及觀念藝術領域,作品反映臺灣攝影發展的多元特色,各自豐富的視覺藝術內涵,展現臺灣不同世代的影像記憶及時代風格。莊靈生於底蘊深厚的文人世家,從事記者工作二十餘年,於1960年代與友人共同創辦《劇場》季刊、V-10視覺藝術群,擅長將轉瞬即逝的風景人物,用鏡頭保存在畫面中。莊靈認為隨時隨地均可取材,透過相機的紀錄為現在及未來留下紀錄。關曉榮向來與弱勢者站在同一陣線,他認為做為一個報導者,認為作品的完成不單單是攝影家鏡頭的介入,還需涵蓋被拍攝者的協力互動。關曉榮長時間拍攝八尺門與蘭嶼的原住民,作品跨越種族、血緣,展現人性尊嚴,直觸靈魂真實,對世界展示深沉的反思與靜默的質問。游本寬致力於推展美術攝影教育,更長期關注臺灣日常景觀、建築等文化產物,作品展現地景中的人文氣息,並巧妙運用文字媒材、影像構成,關注文化差異和攝影潛力。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耙梳臺灣攝影家生平及作品,第四輯更希望藉由改版後的嶄新結構,為臺灣攝影及視覺研究相關領域提供更多討論及可茲運用的研究資源,以厚實臺灣攝影論述的知識積累,引領讀者回顧臺灣文化的記憶,並擴展各界對臺灣攝影文化的關注及討論。叢書近期上市,詳情可參考國美館官網:www.ntmof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