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4 月 9th, 2025 11:02:34 AM
糊塗境界…共有三篇

糊塗境界(一)…共有三篇

人生胡塗掉了,人生就迷惘,因為做不到佛法裡面的規範,學久了學不到法門,心自然就不安了,人心慌了是對自己的人生不知所措,一 直在迷惘,在法寶裡面來尋找這個佛法安於心,人越尋找是越迷失自己的人生路,因不知自己錯誤的糊塗心還在持續迷惘著,貪婪心所至所以安不住心。

人在糊塗當中不覺得自己是糊塗當中的那一個人,糊塗是因為想要去改惡習,但又做不下去,就如磅秤依樣一斤十六兩這是合理的,如果自己的磅秤是一斤四兩,別人給你多一兩了,自己就糊塗起來了,也就計較起來了。

撰文:黃勝志

糊塗境界(二)…共有三篇

所以在學任何事物的當中,自然就會有所迷惘,學經論道、說道論經,只是文字的表面化,敘述而已,但事實上卻不能說到精隨,講到真理,會造就糊塗的心,簡單說也是一種貪念,不斷的重複,從小重複到大重複就變成一個大輪迴,那麼大的惡習改不掉,如何修成正道呢?

人之惡習:一、不善良。二、心眼壞。三、不道德。四、無所不貪。有這樣的惡習在身上,又要如何去學習真佛真道的道理,人善良不是被人家欺負,而人善良了自然就被人家尊重,不是人善被人欺。

撰文:黃勝志

糊塗境界(三)…共有三篇

因為心中有所求,求不到就感覺道人被欺了,善只是一個付出,善也是慈悲的一種循環,人有了善,惡事做不出來,人惡,善不見了,甚麼事做不出來嗎?所以城隍老爺說:你來了,諸惡莫做,善欲欲人知,只能默默地行善,默默地去做,而無回饋之心,便能有善使善終之回饋。

人要是不能糊塗,要能學習著見到自己明性的心,先看到自己要能覺悟自己,所學所看才能去覺悟他人,但要先能安住自己的心,這樣心無非想飛妄想,人生何來的糊塗之心呢?便能有明性件心,清淨而無為的境界。

撰文:黃勝志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