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聽起來就像絕症一樣只能等死,只要患者注意心臟衰竭初期症狀,把握治療黃金時期,積極治療、正確照護,就不會讓生命隨時倒塌。臺中榮總心臟衰竭科整合性特別門診,結合心臟內、外科醫師及專科護理師,對病患做全人照護,以提升心臟衰竭病患的生活品質。並從103年起舉辦病友會,分享經驗互相交流,相互扶持一起面對疾病。
心臟衰竭科於2005年組「心心圈」獲得醫策會第七屆整合性全人照護特別獎及醫品競賽金獎的殊榮!2014年組成「CC圈」,心衰竭患者加入復健運動以加強病患心臟修護及預後的改善,成效良好,參加全院性醫品競賽獲得第一名,代表台灣參加日本ICQ研討會榮獲銀獎、並獲中衛中心團結圈銅塔獎,成果豐碩。2015年成立「R2圈」,以加強遠距照護之成效,並榮獲醫策會之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使病患全人照護更加有保障。
根據健保署資料,全台每年約有2萬2千人因嚴重心臟衰竭住院,如果沒有好好治療跟改變習慣,三個月內再住院機會高達30%,5年死亡率逼近50%,比癌症還要高!心臟衰竭的症狀通常並不明顯,通常都是有症狀送醫後才發現已患病。但其實心臟衰竭早有前兆,若感覺「累、喘、腫」或夜晚忽然胸悶難耐,甚至要起床開窗透氣,就要特別注意。
心臟衰竭病情複雜,任何心臟疾病,不管是缺血性、瓣膜性、感染發炎性、先天性等等心臟疾病,最終皆走向心臟衰竭。而心臟衰竭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皆相當高,且耗費昂貴的醫療成本。常用之檢查包括心臟超音波、胸腔X光、心電圖、核子醫學灌注掃描等,治療方面除了基本心衰竭藥物治療,並引進先進開發之治療藥物。對於中重度病患,選擇適當病患執行雙心室再同步化節律器(CRT-P/D)或去顫器(ICD)等植入性儀器的治療。雙心室在同步化心臟節律器治療(CRT)是緩解心衰竭患者臨床症狀的ㄧ項重要的植入式儀器,亦是本科ㄧ大重點,至今已成功植入250例,成效相當良好,病患改善率高達七成以上。植入過程中執行全身麻醉,不僅可以改善病患之緊張及呼吸困難的情形及並可加強病患舒適度,植入過程中皆無併發症產生,亦無病患因全身麻醉而死亡,皆能順利完成麻醉及植入手術,預後相當良好。
個案說明: 心臟血管中心 賴雯珍個案管理師
李男士 43歲 走路會喘、雙下肢水腫 工程師
民國106年11月呼吸喘、雙下肢水腫,外院診斷心臟衰竭後自行轉診至中榮心臟內科黃金隆主任門診,經檢查後有行心臟超音檢查:心臟射出量12%、輕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輕度二尖瓣關閉不全、輕度三步瓣關閉不全、輕度肺動脈瓣關閉不全。記得個案第一次來門診是去年11月,由黃金隆主任會診至心血管中心衛教室,病人及家屬非常的焦慮,手上拿著院外報告,案妻表示:「他心臟衰竭,外面的醫師說他很嚴重」,當時個案面帶愁容的看著我,呼吸確實顯費力。個案管理師:「因為疾病必須配合藥物治療、水份控制、每日監測體重、血壓、心跳及記錄數值」。經個案管理師說明及衛教後,個案回家遇到不瞭解,會來電諮詢我。今年3月醫師安排入院裝置雙腔再同步心律調節器(CRT-P),術後傷口癒合很好,行心臟超音檢查:心臟射出量已經進步至34%,於中榮治療至今已8月,病患目前規律服藥回門診追蹤,配合度高,定時返診,每次都會來衛教室找個案管理師,病患配合醫師藥物使用,每日定時監測體重、血壓、心跳及記錄數值,都能維持正常值範圍。
該病患與醫師及個案管理師維持良好互動,有問題時會主動聯繫個案管理師及醫師,每次回診都到衛教室並與個案管理師互動,為優良醫病關係典範。在醫療團隊照護及病人注重自我照護價值下,病患恢復良好生活品質,回到工作職場適應的很好,個案表示「我現在恢復的很好,可以跑步都沒有什麼問題」。病患瞭解規律生活及醫囑遵從、自我監測之重要性。這次的經驗讓病患很重視自己的身體保養,飲食及運動,積極配合醫療,經過規律的治療至今都很穩定,從出院後未再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呈現病患與醫療團隊努力達到最佳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