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 月 15th, 2025
隱喻臺灣命運的漂浪之旅  鯨之嶋10月歌劇院重生

【記者廖宥婷/台中報導】

讓想像奔放,如夢一般奇思異境!國表藝三館共製的《鯨之嶋》,由拾念劇集與劇作家施如芳、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聯手打造臺灣版《山海經》,以多樣戲偶形塑想像的角色,也混搭的南北管音樂來望想臺灣島的誕生。《鯨之嶋》是從海洋角度書寫的寓言,劇名揭顯山、海、鳥、魚等自然意象,傳說中的鯤鯢、贔屭,以及地理現象如黑潮、海底火山等,都在劇中被擬人化,鯨魚、雲豹等巨型戲偶現身,更是劇中驚嘆的高潮。10月21日、22日將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作為三館共製演出的最終站。

2023 NTT遇見巨人—拾念劇集╳無獨有偶╳施如芳《鯨之嶋》宣告記者會_大合照_©臺中國家歌劇院

自古鯨魚便是許多傳說故事的主角,聖經裡「大魚」吞下了先知約拿、毛利人的祖先乘坐鯨魚抵達紐西蘭;臺灣也有不少鯨魚傳說,鄭成功據說是「東海長鯨」轉世、達悟族相信看到大翅鯨會帶來飛魚季的豐收、「海翁」(鯨魚台語)可能是臺灣最早的海神信仰。台江內海古名「海翁窟」,亦曾被荷蘭人稱作「鯨骨之海」,曾是鯨魚聚集的地方。

傳說中的鯤鯢、贔屭,以及地理現象如黑潮、海底火山等,都在劇中被擬人化,鯨魚、雲豹等巨型戲偶現身。©林筱倩

《鯨之嶋》編劇施如芳想像神話時代的臺灣,在板塊擠壓之下,以鯤鯢雙胞胎的型態誕生,最終化變為一條在太平洋裡橫臥泅泳的鯨魚。京劇名伶朱安麗和劇場演員崔台鎬分別扮演火山島「贔屭女神」和四處風流的浪子「黑潮」,他們為了「鯤鯢成長蛻變」的任務,導致情變生恨,憾為《鯨之嶋》劇中的「神級怨偶」。

從臺灣的海洋故事到巨型戲偶創意,正是為孩子們的想像力加分與對臺灣深入認識的最佳機會。©Mile End Photography

拾念劇集核心創作者為藝術總監李易修及南北管作曲家許淑慧,2006年啟動「超神話三部曲」的南北管音樂創作,取材《山海經》創作首部曲《大神魃》曾赴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二部曲《蓬萊》也曾受邀馬來西亞喬治城藝術節演出。與無獨有偶合作《鯨之嶋》,為劇中神話世的非人角色,打造令人過目難忘的巨型戲偶。

京劇名伶朱安麗和劇場演員崔台鎬分別扮演火山島「贔屭女神」和四處風流的浪子「黑潮」。©林筱倩

導演李易修表示,黑潮、海底火山和海中生物在《鯨之嶋》中都轉化為故事角色,透過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擅長以戲偶巧思勾起觀眾好奇與懸念,將意象層層堆疊,交錯翻玩角色的拆解與組成,並借用拼圖的概念象徵大陸板塊與海洋緊密相連。透過操偶師魔術般的操作技巧與演技,將每一個念頭分解成動作、為戲偶注入靈魂,在視覺上絕對令觀眾目不暇給。從臺灣的海洋故事到巨型戲偶創意,正是為孩子們的想像力加分,與對臺灣深入認識的最佳機會。

隱喻臺灣命運的漂浪之旅  鯨之嶋10月歌劇院重生
2023 NTT遇見巨人—拾念劇集╳無獨有偶╳施如芳《鯨之嶋》宣告記者會_藝術家分享節目_©臺中國家歌劇院

「南管的世界會讓人忘記時間,好像掉進古代的世界裡!」編劇施如芳表示,這是她第一次為南北管編劇,寫的還不是人戲,而是以科學知識作根柢,將臺灣的地理條件神格化,將神話世中鯤鯢為了自主奔向死亡,對比人類世少女與玩偶的末日,結合「鯨落」孕育生命的意象,以向死而生的概念貫穿劇中,訴說臺灣的命運。

2023 NTT遇見巨人—拾念劇集╳無獨有偶╳施如芳《鯨之嶋》宣告記者會_演員朱安麗精彩開場演出_©臺中國家歌劇院

「朋友看完演出都說,我簡直是臺灣的安潔莉娜裘莉!」飾演傳說中贔屭的朱安麗說,她的角色必須揹著很重的龜殼,在狹窄的樓梯上下拐來拐去,進入角色展現霸氣時都忘了服裝重量,一下台就氣喘吁吁,其他演員更要趕場操偶,很多手腕都受傷。「這齣戲相當老少咸宜,告訴我們如果再不愛臺灣、去認識這塊土地的話,將會遭逢怎樣的磨難!」

作曲家許淑慧說,這個故事不僅找尋臺灣的根,更往根底下的海底世界深掘,音樂上除了南北管音樂創作外,還加入了獨絃琴,製造出海浪、洋流的感覺,也嘗試創新形式,以北管戲曲的鼓介「節節高」搭配饒舌的風格,加上舞蹈和偶戲的結合,是傳統戲曲中少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形式。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